最近上海申花比赛现场,一位球迷突然昏迷倒地,幸好有两人及时进行心肺复苏(CPR),安保人员迅速提供自动体外除颤仪(AED),经“120”送医手术后脱险,救援及时避免了悲剧。
我还看到新闻说今年上海要加快AED配置速度,要全市增配7500台设备。对我们每个市民来说真是好消息啊。
展开剩余76%真的啊,那太好了,上海这个城市真让我温暖。
嗯嗯,让我们一起为构建爱心救治网络的他们点赞!
医学顾问
上海市健康促进中心
卞宏毅 主管医师
魏晓敏 主任医师
生死时速:为什么是黄金4分钟?
1.脑缺氧的临界点
心脏骤停后,大脑血流中断
0-4分钟:脑细胞发生缺氧
4分钟后:脑细胞开始出现不可逆损伤
2.生存率断崖式下降
1分钟内施救:成功率>90%
4分钟内:≈50%
每延迟1分钟:生存率降7-10%
(救护车平均到达需8-13分钟, 旁观者实施心肺复苏和使用AED是救治成功的关键)
AED是救命外挂
操作流程:
开机→贴电极片(右上胸+左肋下)
听语音指示(自动分析心律)
所有人远离→按下电击按钮
关键提示:
✓ 电击后立即恢复按压
✓ 电极片贴好就不撕下,AED不关机
全民行动:让救命触手可及
1.技能获取:各地红十字会培训(含AED操作),“120”急救中心以及相关专业急救培训机构(如AHA培训机构和医疗机构)。
2.设备普及:上海加速布局全市AED配置
3.法律保障:《民法典》第184条免除施救者责任
友情提示!
这240秒,不是医生的240秒,是属于每个普通人的生命权。
敲黑板
当心脏突然停止跳动,1分钟内脑细胞开始缺氧,4分钟后脑细胞开始出现不可逆损伤——这就是心源性猝死最残酷的时间等式。但若抓住“黄金四分钟”实施正确救援,理论上存活率可提升至50%以上。
更多阅读
配图来源:摄图网
转载自沪小康
编辑:徐冰
审稿:何永频配资导航
发布于:北京市华林优配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