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筱晓
编辑/筱晓
2011年的年初,美国加州大学河滨分校里,一场特别的捐赠仪式正在进行。
中国企业家钟馨稼亲手签下了一张价值1000万美元的支票,交给了校方。
当国内的记者质问他为何选择将如此巨款捐给海外高校,却忽略国内教育发展时。
钟馨稼用略带轻蔑的口吻回应:“我乐意,中国人再穷跟我有什么关系?”
展开剩余91%这句脱口而出的话,瞬间插上翅膀,漂洋过海,像一块巨石砸进了国内。
不到24小时,“数典忘祖、“丧尽天良”等谩骂接踵而至,后来他怎样了?
一场捐赠成败笔
闪光灯下,钟馨稼与加州大学校长蒂莫斯·怀特热情握手合影,成为了全场的焦点。
捐款折算成人民币大约是7000万,打破了该校成立以来个人单笔捐款的最高纪录。
钟馨稼冠冕堂皇的为自己找借口,“科学无国界,我的钱怎么花是我个人的自由。”
这副“吃饱饭就骂娘”的恶心嘴脸,很快影响到了他一手建立起的电池产业。
大量已签订的合作订单被商家取消,仓库里的产品堆积如山,迅速失去了市场。
曾经与他同舟共济、共同打拼的企业股东们陷入了巨大的恐慌和愤怒之中。
捐款固然惹人非议,但更让他们无法容忍的是,钟馨稼还是个不可信任之人。
经过查账发现,钟馨稼捐出的钱款,很大一部分根本不是他的个人资产,而是企业的资金!
在股东大会上,超过81%的股东一致同意将钟馨稼踢出他一手创办的雷天电池公司。
这是一次彻底的决裂和驱逐,公司随后也迅速改名“中聚电池”。
公司内部也彻底抹去了钟馨稼的印记,与其划清了界限,但这还并不他的最终结局。
他做什么都会成功
钟馨稼出生于广东,父母都是中医,也期望他也做救死扶伤的大夫。
但少年时代的钟馨稼对医术并无兴趣,反而对绘画艺术情有独钟。
可惜,艺术梦想在现实面前往往显得脆弱。
毕业之后,残酷的就业压力让他难以仅靠艺术技能糊口,生活拮据。
为了生存,钟馨稼不得不向现实低头。
可能连他自己也没想到,这次为了谋生“屈尊”成为电池厂工人,却意外地撬动了命运的巨轮。
在日复一日的工厂劳动中,他敏锐地捕捉到传统铅酸电池产品存在的问题。
钟馨稼不是一个甘于接受现状的人,那么多工人里头,只有他一个人在思考。
他利用休息时间,埋头苦读各类电化学专业书籍,在简陋的工人宿舍里摸索着做实验。
短短几年后,竟然真的成功研发出一种具有开创性的“免维护铅酸蓄电池”。
这项创新成果在他工作的厂区引起巨大轰动,其性能远超当时主流产品。
当30岁的他亲手将新电池安装在一辆汽车里时,汽车居然成功行驶了50公里!
从此,“钟馨稼”三个字,正式在更广阔的中国电池技术舞台上闪耀。
鬼迷心窍的选择
巨大的成功如同烈酒,沉醉其中者容易迷失方向。
钟馨稼的眼光逐渐越过了太平洋,转向了被他认为是更“高端”和“权威”的美国市场。
2010年,美国加州大学一个代表团“适时”地前来访问,钟馨稼“受宠若惊”了。
美方高度赞誉他的电池技术“改变了世界能源格局”,一边“不经意”地向他抛出橄榄枝
如果为学校投入科研资金,加州大学则帮助他开拓北美市场。
这番话精准地戳中了钟馨稼内心的渴望,他瞬间心动了。
当场拍板决定豪掷1000万美元巨资,只为换一张进入美国核心学术圈层的“镀金门票”。
他站在加州大学金碧辉煌的礼堂里,忘记了自己白手起家的地方。
千千万万中国生产线上的普通工人,日夜辛劳才最终实现了他的技术成果量产和财富积累。
他却主动向美方提出愿意“分享”核心电池技术专利的关键部分。
这显然正中某些美方人士的下怀,毕竟,这才是他们真正的目的。
正如那句古老的智慧所言,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被民众广泛支持的力量托举而起,也能被同样一股力量的背弃而掀翻沉没。
钟馨稼的麻烦远比预期的来得快、来得猛。
短短几个月时间,强大的民众抵制浪潮就给他的企业带来了足以致命的打击。
法庭两亿元的赔偿判决更是抽走了他大量现金,沉重的债务负担瞬间压了上来。
他曾在深圳尝试重新创业,另起炉灶,甚至试图以原告身份起诉原来的公司。
但在关键的法庭质证阶段,被告方中聚电池提供了强有力的铁证。
明确指出钟馨稼方提交的几份作为起诉依据的关键法律文件和材料,竟然是伪造的!
这一下反而让钟馨稼陷入了被动,最终,法院判决钟馨稼一方要倒赔给被告50万元人民币作为诉讼费用支出。
这无疑是彻底堵死了他最后的挣扎之路,将其推向了更深的债务泥潭。
到2017年深秋时分,这个曾经年产值高达60亿美元、总资产曾号称数百亿的钟系电池企业,终于走到了尽头。
今日种种皆自取
距离加州大学捐款风波,过去了六个年头,这一年,钟馨稼59岁。
名下曾经价值不菲的豪宅、豪华座驾、公司股权等核心资产相继被法院依法拍卖。
在清算结束时核算下来,发现他竟还背负着高达两千万元人民币的债务。
钟馨稼成了过街老鼠,一度依靠租赁狭小的深圳出租屋来栖身,躲避前来追债的各路债主。
但在钟馨稼的商业王国崩塌之时,历史的车轮并未停下等待任何失意者。
他东躲西藏应付债务官司的那几年,正是中国电动汽车和动力电池产业蓬勃发展的好时候。
平心而论,他在事业成功之路上,确实展现过个人的敏锐、执着和超常的勤奋努力。
享受国家发展带来的时代红利,与个人的努力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然而,也正是那曾经助他扶摇直上的“东风”,让他内心深处的傲慢自大膨胀起来。
最终呈现在众人面前的,是钟馨稼彻头彻尾的利己主义,败亡已成必然。
时代赋予的机遇和整个社会提供的支持,被他错误地归功于“全是自己单打独斗的能耐”。
在这种极端扭曲的认知下,“回馈”生养他的土地成为一种负担,“感恩”更成了无稽之谈。
结语
无论个体如何强大,取得了多么耀眼的成就,都不能忘记滋养其成长的根脉所在。
因为这份力量,原本就来自脚下的土地,对此大家怎么看?
发布于:山西省华林优配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